本刊特稿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政策:实施效果、现实短板和演进方向

    孔祥智;李欣;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本文基于“制度演进—风险感知—政策优化”分析框架,系统解析2012—2025年我国粮食政策体系的阶段性特征与制度创新逻辑,识别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应链的潜在风险,探究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安全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粮食政策经历了从“数量安全导向”到“系统安全建构”的范式转型,当前面临资源约束刚性化、国际风险传导复杂化等治理挑战。通过比较制度分析表明,我国粮食政策在耕地保护制度韧性、产业链风险对冲机制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但存在技术转化效率偏低、收益分配失衡等制度性短板。由此提出需构建“技术赋能-制度适配-全球治理”的三维协同体系,形成“科技赋能强基础、资源优化促均衡、风险对冲稳供给”的优化方案,着力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3期 No.22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中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的进展与挑战

    潘安;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繁荣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绿色投资是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政策指引、基金支持与绿色平台建设、投资项目管理上不断探索,为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投资提供保障。伴随着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中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主要在拓宽绿色投资领域、提升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中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正面临来自东道国复杂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运营的严苛条件、绿色投资的全球性竞争等多方面挑战。对此,应从深挖绿色发展的多边合作潜力、开展绿色能力与标准建设布局、构建区域内的绿色价值链分工模式等方面加以应对。

    2025年03期 No.224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新质生产力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效应:动力源泉与区域协调

    安博文;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强劲推动力,以二者的生产关系为切入点,采用投入导向全局参比的SBM模型评估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效应并进行分解,运用类方差分解、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和β收敛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效应的区域协调特征。在全国层面,2006—2022年新质生产力及其子要素全要素效率大幅提升,新质劳动者始终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动力源泉;在区域层面,新质生产力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效应在东部地区表现更佳,各地区新质生产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路径存在差异,故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在省际层面,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和广东的新质生产力处于生产前沿,江西的新质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相对较低但增长幅度最大;从区域协调性看,新质生产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效应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全国层面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且收敛速度随效率水平提升而加快,四大板块的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新质劳动者能够有效收敛其空间差异。

    2025年03期 No.224 2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5K]
    [下载次数: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经济研究

  • 信任的投资稳定器效应——来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王红建;周程;欧阳俊彦;

    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普遍信任提升如何稳定企业投资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对企业投资具有正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带来的社会普遍信任水平提升有利于增强企业信用融资(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提振企业投资信心(降低不确定性感知、提高客户稳定性),最终促进企业投资。异质性检验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对企业投资的正向作用在融资约束相对较高、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契约制度相对不够完善地区的企业样本中更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主要促进企业增加本地投资,并扩大雇佣规模。本文从普遍信任角度揭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影响实体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可以为重振实体经济的政策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对扩大经济内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5年03期 No.224 4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数字经济能否打破“资源诅咒”?——基于内蒙古9个盟市面板数据的考察

    施曼;强雅馨;

    学术界更多关注国家层面的“资源诅咒”现象如何破解,而“地方性资源诅咒”破解路径的相关研究较为稀少。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如何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内蒙古地区资源优势转换,对于全面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为我国端稳“能源饭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内蒙古9个盟市(除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兴安盟)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检验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资源诅咒”的破解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破解“资源诅咒”现象的同时还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财政分权、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三种渠道间接破解“资源诅咒”。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定范围内的物质资本流动效率、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投入才会使得数字经济的破解效应显著。

    2025年03期 No.224 6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管理研究

  • 基于微分博弈的供应链企业间交叉持股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张成科;姚文心;

    在动态微分博弈视角下,研究由供应商、制造商和经销商构成的三级供应链企业之间相互交叉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针对供应链各企业之间存在无交叉持股,以及有企业社会责任CSR成本分摊的两两交叉持股和无CSR成本分摊的两两交叉持股t种情形,分别构建相应情况下的各个企业社会责任商誉的连续时间无限时域微分博弈模型,并研究以上七种情形下微分博弈模型的纳什(Nash)均衡解。主要结果如下:首先,分别得到了七种情况下对应Nash均衡策略时供应商、制造商和经销商企业社会责任最优努力程度,三级供应链商誉的最优轨迹和对应的市场需求,以及供应商、制造商和经销商各自的最优利润值;其次,比较分析了不同博弈情形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优努力程度和最优商誉轨迹,证明了总收益交叉持股情形下存在最优交叉持股比例,并给出了存在条件;最后,通过结合数值算例对企业社会责任最优商誉轨迹进行分析,数值算例表明所得结论是可行有效的。研究结果为三级供应链企业的交叉持股决策提供了实际指导意义。总体而言,既丰富了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为企业的实际运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5年03期 No.224 8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中国企业国际化创新绩效协同提升机制研究

    张宏伟;付晨雨;宋芳;

    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创新成绩显著,政府支持是否发挥作用?与企业因素、制度环境协同是否产生影响?基于制度基础观与资源基础观,构建中国企业国际化创新绩效协同提升机制模型,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2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政府支持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创新绩效;政府支持对中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国际化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吸收能力、财务冗余、地区制度环境分别与政府支持协同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创新绩效。

    2025年03期 No.224 10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