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光;任芃宇;尹艺霏;张云;
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能否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并推动经济稳定与平衡增长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构建了关于人工智能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和生产自动化的任务模型,基于卡尔多程式化事实所描绘的经济增长典型化特征,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以及增长特征的影响,并对人工智能能否实现经济平稳与平衡增长展开讨论。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深化两种渠道推动经济增长,当二者保持稳定与相对平衡时,经济便能以高于传统技术进步的速率实现平稳增长,资本产出比、资本收益率和要素份额能够维持在稳定水平,使经济处于平衡增长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可能导致经济增速不稳定、增长不平衡的因素。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应用日益广泛的背景下,本文的分析框架既对理解经济增长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如何解决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经济增速波动和收入分配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2025年04期 No.225 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万熙虹;
通过提升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促进地方债信息披露,来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长效机制,是提升地方债治理水平、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的创新思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是反映债务风险的两个核心要素,本文将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城投债作为宽口径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对2009—2018年间全国31个省级及直辖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和个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控制债务规模和优化债务结构两个层面分析了提升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财政透明度存在倒U型关系。目前提升财政透明度有助于披露地方债真实规模,但长期来看有助于约束政府举债行为,控制债务规模。第二,提升财政透明度有助于优化债务结构。具体表现在降低隐性债务占比和融资成本、缩短债务期限、促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等方面。第三,财政透明度对显性债务和城投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在:对显性债务而言,提升透明度会减少其新增规模,提高融资成本;对城投债而言,提升透明度会增加其新增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以上结论为持续推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发挥财政透明度对建立地方债治理长效机制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经验参考。
2025年04期 No.225 3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苟兴朝;
本文旨在测算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效率,探索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效率提升的组态路径,为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建议。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6—2022年全国30个省(市)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综合效率,探究综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并分别运用Tobit模型和fs QCA模型分析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考察期间我国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综合效率不断提升,技术进步效率变化为主要驱动力,而技术效率变化亟待提高;城乡融合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6个因素以4种组合方式促进了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效率的提升。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财政金融支农规模应有所不同,不断提高财政金融支农信息化与科技化水平,持续强化支农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2025年04期 No.225 5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连雪君;朱逢博;
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不稳定性加剧和内部结构换挡升级的压力下,构建强韧性的农业经济系统和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系统在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探索农业经济韧性与生产效率的协同演化,对农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农业经济韧性与农业生产效率,并基于哈肯模型完成协同值测算,最后利用传统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刻画农业经济韧性与生产效率协同演进动态特征及长期趋势预测。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总体农业经济韧性与生产效率都呈现良性互动,各省农业经济韧性和农业生产效率均得到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更为显著;(2)农业经济韧性作为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韧性与生产效率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二者互惠共生、协同运作,促进农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3)整体上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韧性与生产效率协同演化呈现正向效应,但农业经济韧性与效率协同演化存在区域差异,空间因素在二者协同值的动态转移过程中具有显著影响,高度协同的邻接省区对于本省区协同值增长具有拉动作用,而低度协同的邻接省却会阻碍本省向上转移;(4)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韧性与生产效率协同演化趋势显示二者协同值呈现显著的正向时间效应,其演化轨迹由初始阶段的低度协同向高度协同集中。
2025年04期 No.225 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